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档案史志

《民乐年鉴2024·宣传工作》

来源: 民乐县地方史志办 作者: 日期: 2025-07-28 16:25

【思想理论武装】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四史”及“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用力。全面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巡学旁听等制度,综合运用集中学习、专题报告、研讨交流等学习形式,推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7次,交流研讨15次,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下,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活动700余场次。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把专题调研、研讨交流作为明思路、促发展的重要抓手高位推进,全县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活动100多次,撰写调研报告300多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500余次。积极做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等工作,制定印发《民乐县贯彻落实〈甘肃省“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责任清单》,推荐上报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选题6项、全市重点社科调研选题2项,申报全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6项、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6项,建成市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6个。坚持紧抓“关键少数”,注重绝大多数,结合“小县大城”格局构建、“三个示范区(园)”建设以及乡村振兴、主动创稳、“爱心民乐”工程建设等全县重点工作,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开展中央和省市县政策宣讲700余场次,覆盖8.6万人次。积极打造“立体化”宣传宣讲矩阵,统筹县乡村“三级”平台资源,在新民乐APP开辟专题专栏,刊(播)发中央和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惠民政策2万多篇(条),党的政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新闻舆论引导】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在“新民乐”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134个,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伟大的变革”“非凡的成就”等系列专题报道53场次,累计推送各类新闻信息7.8万条(篇),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充分发挥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和公路沿线广告牌、大屏、LED显示屏等各类宣传媒介优势,及时转载转发主流媒体报道和全县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悬挂、播出各类宣传标语1.5万多条,刊载播发公益广告4.2万条次,播放新闻、标语等1.34万条次,干部群众归属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精准把握时、度、效,积极做好中央和省市县各项重要会议、重大工作主题宣传报道工作,聚焦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全县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任务,精心组织主题发布和系列发布,组织各类重点宣传活动10场次,精准开展宣传引导,及时澄清误解误读。针对全县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等方面形成的热点问题,主动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发展舆论氛围。对外宣传全面落实新闻策划制度,邀请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央广、央视等30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来民乐采访采风,积极与新华网、央视频、新甘肃等各级各类平台对接沟通,及时上投重要新闻、视频节目,在中央级媒体网站刊发稿件1836条、客户端推送播发新闻2.5万条,8条视频新闻在央视播放,9条新闻被《人民日报》刊登,在省级网媒及客户端刊发新闻信息1574篇、纸媒刊发稿件283篇,省台播肃卫视在田园综合体圆满完成“乡村新事记”节目摄制和现场直播,全面展现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丰硕成果。新媒体宣传建立健全媒体融合发展机制,全县50多个新媒体平台全部入驻“新民乐”客户端,15家中央省市级媒体平台为全县融媒体中心开设账号,“一端、两台、三微、十五平台”区域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矩阵初步形成。建立微信民乐媒体亲友群,邀请70多位中央和省市媒体领导、记者入驻,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渠道。从民乐记忆、民乐美食、民乐风景、天南地北民乐人等方面入手,强化《魅力民乐》《主播带你逛民乐》《1分钟带你看民乐》等特色栏目的组织策划,打造凸显“民乐特色”的宣传作品4300多件,民乐知名度持续提高。一季度,县融媒体中心在全省86家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榜单中排名位居第一、二季度位居第五、三季度位居第三,在全省媒体融合发展推进会议上,县融媒体中心受通报表扬并作现场经验交流。

【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改造提升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36个,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11个,新时代示范性职工之家28个,完成城东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建设。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成立所、站、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629个、注册志愿者65600人,发布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信息7750多条。组织开展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分批次、分层次对10个镇、14个社区分管领导进行专题培训,赴甘州、临泽、高台等兄弟县区观摩学习,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采取镇、村(社区)推荐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190出489条。积极策划,邀请甘民乐县2023年“4·23世界读书日”集中宣传及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在北区体育场举行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行巡回指导,并向镇、社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反馈意见,全程跟踪查问具体工作环节流程及工作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质效持续提升。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印发《民乐县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1+3”工作方案》,签订《丧事简办承诺书》《喜事新办承诺书》6万余份,修订完善172个行政村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文明家风宣讲170多场次、系列活动30余次,三堡镇三堡村、民联镇屯粮村获评“全省村规民约先进村”。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着力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陈规陋习,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按照“一站一品牌,站站有特色”的目标,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13个,常态化开展“零工驿站”“剪爱”“幸福老人院”“相约星期五”“睦邻会客厅”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惠及群众6万余人。扎实开展道德模范、民乐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未来星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张小燕获评中国好人、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等荣誉称号;张小燕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被命名为“甘肃好人”文明实践优质品牌工作室;智博特殊教育培训中心创办人赵燕入选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甘肃省候选对象和十大新时代慈孝典范。

【文明城市创建】以“小县大城”格局构建为目标,对标对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纵深推进小区“楼院”、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三大专项行动”整治成果,持续补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短板弱项,全面清除小区脏乱差、交通秩序不文明、市容市貌不整洁等各类城市“隐疾”,“小县大城”文明底色更加艳丽。

【意识形态工作】制定《民乐县意识形态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印发《2023年民乐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民乐县2023年网信工作要点》等文件,召开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和舆情研判联席会议4次,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举办全县意识形态和网信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新闻通讯员培训班各1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3次、巡查2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压实。持续加强对论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和课堂、社科项目、出版物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信息“三审”制度,规范公益类广告发布,严把新闻信息出口关,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12次、公益广告标语专项督查3次,全县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系列教育活动80多场次,县级领导定期到各中小学开展联系中小学校和思政课教师活动30多场次,认真研判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落实。

【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生态治理有力有效。结合主题教育、“三抓三促”行动和主动创稳等重点任务,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办理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涉民网络留言50多条。同时,进一步加强新闻阅评。

【文化惠民】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特色,全年可持续”的目标,经常性组织开展文艺汇演、广场舞、体育比赛、科学普及等活动,在民乐古城、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以及重点集镇,常态化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50多场次,联合省文化馆成功举办“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暨2023年张掖市秋季庆丰收展示展演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组织全县10个农村放映队放映1500场次,观影人数达7万人次。着力推进全民阅读“七进”工程,完成50家农村幼儿园“小书架”、186家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配送,全县农家书屋管理运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项目高分通过省级第三方绩效评价验收。

【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深入挖掘民乐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内涵,创作推出文艺作品800多件,举办线上线下展览展示活动12场(期),全县14件文艺、摄影等作品在第11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获奖,木塑画、麦秆画代表全市在深圳文博会展销,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秀英、苏永生荣获甘肃省乡村工匠称号,“四家武术”入选“2023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强化文物资源调查研究,对馆藏的692册(卷)古籍开展古籍文献整理编目与保护,童子寺石窟崖体加固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实施。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统领,持续开展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加快推动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民乐古城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广泛开展“十百千万铸党魂”红色教育实践活动20多场次,开发红色旅游线路5条,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